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好奇心日报停更又删更,创始人言论引争议

停更三个月后突然恢复又火速删文

8月28日凌晨,停更三个月的好奇心日报在微信公众号发布《关于<好奇心日报>再更新的几点说明》,宣布恢复更新。然而到了当天中午,这篇声明却显示”因违规无法查看”,微博上的更新说明也被删除。这场”闪现式回归”让不少读者疑惑:好奇心日报到底怎么了?

其实早在5月27日,好奇心日报就突然宣布网站和App将停更3个月,当时并未说明具体缘故。停更期间,创始人伊险峰进行了裁员和办公室调整,似乎在做重大转型。这次恢复更新后,栏目从原来的十多少缩减为4个,只保留”大公司头条”等核心内容。但更让人意外的是,APP在应用商店依然无法下载,恢复更新的声明也被删除,种种迹象表明事务并不简单。

创始人心情激动反问”读者有啥用”

在恢复更新当天,红星新闻记者电话采访了创始人伊险峰,却遭遇了强烈反应。当被问到为何只保留四个栏目时,伊险峰心情激动地反问:”你丫写这玩意儿干嘛呢?”并直言”读者有啥用啊?”这些言论与好奇心日报一贯的读者导向形象形成强烈反差。

对于是否效仿三联生活周刊尝试付费阅读的难题,伊险峰更是直接表示:”普通读者谁关心三联啊?”这种态度让外界猜测,停更期间的好奇心日报可能正在经历重大战略调整,甚至可能与创始人个人情形有关。需要关注的是,虽然嘴上说”没想好”,但伊险峰强调会”保持新闻敏感性”,似乎暗示内容路线不会大变。

多次违规被罚或为停更主因

公开资料显示,好奇心日报背后的运营公司曾多次因违规被处罚。2016年就因涉嫌擅自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被罚3000元;2018年更因非法组建”新闻采编团队”、违规提供时政新闻服务被上海市网信办约谈并责令整改。同年8月,上海、北京两地网信办还联合约谈好奇心日报,要求其全平台暂停更新深入整改。

这些处罚记录或许能解释为何好奇心日报会突然停更三个月,以及为何恢复更新后大幅缩减栏目。在强监管环境下,以”好奇心”为卖点的媒体怎样平衡内容创新与合规要求,成为摆在伊险峰面前的最大难题。这次”闪更闪删”事件也反映出,即使是有影响力的新媒体,在内容安全红线上也不能有丝毫侥幸。

从曾经的新媒体标杆到如今的争议不断,好奇心日报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: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,任何媒体想要长久进步,都必须把合规放在首位。至于伊险峰那句”读者有啥用”是气话还是真心话,或许只有时刻能给出答案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