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我国资源环境挑战严峻,资源枯竭、生物多样性减少、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 我国资源环

亲爱的读者们,我国天然资源丰富,但人均占有量有限,生态环境难题日益凸显。水资源短缺、生物多样性减少、环境污染等难题亟待解决。我们呼吁大家从自身做起,节约资源,保护环境,共同守护我们秀丽的家园。让我们携手努力,为实现可持续进步目标而奋斗!

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,天然资源丰富,随着经济的快速进步和人口的急剧增长,我国资源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
我国的天然资源总量虽然庞大,但人均占有量却相对较少,这主要体现在水资源的分布上,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,水资源丰富,而西北、华北等地区则因干旱少雨,水资源短缺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生物多样性减少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难题,近百年来,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、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以及环境污染等影响,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,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损害,森林砍伐、湿地破坏、物种入侵等难题日益严重,使得许多物种濒临灭绝。

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同样不容乐观,城市环境污染态势严重,工业排放、汽车尾气、生活污水等污染源不断加重,空气质量下降,水体污染严重,土壤污染难题也日益突出。

中国资源枯竭的现状表现为物种减少,这主要是由于动物栖息地和植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,人类活动不停地改变着生态环境,据统计,我国已有多个城市被列为资源枯竭城市,其中不乏一些典型的资源型城市。

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:总体在恶化,局部在改善,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,生态赤字逐渐扩大,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,建国初期,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,而到了2019年,这一数字已增至267万平方公里。

我国水资源现状

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重要基础,我国水资源现状却令人担忧。

全球水资源紧张,我国人均水资源严重不足,据统计,全球约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困境,80个民族的水源供应不足,20亿人无法获得充足的饮水,预计到2025年,缺水人口将进一步增加至28亿至33亿。

我国水资源总量稳居全球第6位,平均占有量约为全球平均的30%,这一总量大、人均占有量小的矛盾在我国尤为突出,水资源供求矛盾突显,水资源遍布不平衡,南多北少,进一步加重了水资源紧缺的难题。

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分布如下:中国一个水资源短缺的民族,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/4,随着经济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,中国的水资源需求也在不断增加。

地表水资源量方面,2013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达到26835亿立方米,折合年径流深284mm,比常年值偏多0.5%,这一数据并不能掩盖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实。

我国水资源现状:水之源短缺,我国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民族,仅为全球人均占有量的1/4,人均占有量为2400km3。

我国资源浪费的现状

资源浪费是我国资源环境难题的一个重要方面,下面内容是一些典型的资源浪费现象:

餐饮业的食物浪费现象严重,据餐饮协会保守估计,2010年我国餐饮业至少产生2100亿元食物浪费,这背后反映的是消费者、餐饮企业和社会对资源浪费的忽视。

城市建设中的水浪费现象也普遍存在,在水资源极度短缺、地下水日渐下降的北方某市,一座巨大的城中湖水波荡漾,这是依托市区季节性河流人工改建的湖泊,800米的大型水景喷泉,中心主喷高达209米,堪称全球之最,这样的奢华景观背后,却是水资源的巨大浪费。

中国资源枯竭现状

随着资源的枯竭,生态环境恶化,耕地退化、盐碱化和沙化,水资源需求告急等难题也接踵而至。

资源型城市区位条件差,自我进步能力较弱,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,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;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;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;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。

天然资源的匮乏,就中国而言,则表现在能源方面,本国的石油开采,仅供国内使用的46%,多数靠进口,何况,全球的石油储量只能开采50年,煤炭资源也显得特别紧张,去年末,一度煤炭脱节,飙升得令人难以置信。

面对这种局面,认真研究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、潜力和存在的难题,从而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,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,中国土地资源的特征:完全数量大、人均占有量少,中国国土地面积144亿亩,但人均耕地只有35亩(2012年),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1/3左右。

我国共有煤炭、森工、石油等各类资源型城市118个,其中煤炭城市63座、有色金属城市12座、黑色冶金城市8座、石油城市9座,这些城市在资源开发经过中,不仅面临资源枯竭的难题,还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、社会经济进步不平衡等挑战。

简述我国天然资源状况及天然资源立法现状。

我国的天然资源状况呈现出下面内容特点:

1、资源总量大,人均占有量少,这主要体现在水资源、土地资源、矿产资源等方面。

2、保护天然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,天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,进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、气候变化等生态平衡的方方面面。

3、中国地大物博,总量丰富,然而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富裕,以耕地为例,中国的耕地总量居全球第四位,仅次于美国、俄罗斯、印度,但人均耕地只有35亩(2012年),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1/3左右。

4、我国幅员辽阔,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面积和300万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,各类天然资源比较丰富。

5、水资源:我国水资源总量为二点八万亿立方米,占全球第六位;每人的年平均占有量为二千七百立方米,居全球第88位(全球为一万一千立方米)。

6、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一个长期的历史经过,由于中国天然条件的复杂性和各地历史进步经过的独特性,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情况极为复杂,在广阔的东北平原上,汉民族多利用耕地种植高粱、玉米等杂粮,而朝鲜族则多种植水稻。

在天然资源立法方面,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,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》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》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》等,以保护天然资源和生态环境,在实施经过中,仍存在一些难题,如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够、执法不严等,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。